企業信息化建設之前,通常進行信息化規劃,確保企業信息化實施能夠圍繞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
信息化規劃需要解決以下問題:
了解企業現有的信息化水平
確定信息技術投資優先順序及其價值。
評估現有 IT 系統性能
新系統與現存系統的關系是什么
什么樣的信息架構能夠滿足未來業務的增長
信息系統集中建設還是分散建設
企業信息化的基本指標的設計是企業信息化規劃的重要環節
企業信息化的基本指標適用于企業信息化狀況的客觀描述。企業自測時,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狀況,進行 初步的橫向行為對比分析;基本指標不獨立用于對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評價和認證。具體的指標有以下幾個方面構成:
一級指標 |
二級指標 |
指標解釋 |
指標數據構成 |
戰略地位 |
信息化重視度(分) |
反映企業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和信息化戰略落實情況 |
企業信息化工作最高領導者的地位;首席信息官(CIO)職位的級別設置;信息化規劃和預算的制定情況 |
基礎建設 |
信息化投入總額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(%) |
反映企業對信息化的投入力度 |
軟件、硬件、網絡、信息化人力資源、通訊設備等投入 |
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(臺) |
反映信息化基礎設施狀況 |
大、中、小型機;服務器;工作站;PC機 |
網絡性能水平(分) |
反映信息化基礎設施狀況 |
企業網絡的出口帶寬 |
計算機聯網率(%) |
反映信息化協同應用的條件 |
接入企業內部網的計算機的比例 |
應用狀況 |
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蓋率(%) |
反映企業有效獲取外部信息的能力 |
采集政策法規、市場、銷售、技術、管理、人力資源信息時信息化手段的應用狀況 |
辦公自動化系統應用程度(分) |
反映企業在網絡應用基礎上辦公自動化狀況 |
是否實現了日程安排、發文管理、會議管理、信息發布、業務討論、電子郵件、信息流程的跟蹤與監控等 |
決策信息化水平(分) |
信息技術對重大決策的支持水平 |
是否有數據分析處理系統,方案優選系統、人工智能專家系統等 |
核心業務流程信息化水平 |
核心業務流程信息化的深廣度 |
主要業務流程的覆蓋面及質量水平 |
企業門戶網站建設水平(分) |
反映企業資源整合狀況 |
服務對象覆蓋的范圍;可提供的服務內容 |
網絡營銷應用率(%) |
反映企業經營信息化水平 |
網上采購率;網上銷售率 |
管理信息化的應用水平(分) |
反映信息資源的管理與利用狀況 |
管理信息化應用覆蓋率及數據整合水平 |
人力資源 |
人力資源指數(分) |
反映企業實現信息化的總體人力資源條件 |
大專學歷以上的員工占員工總數的比例 |
信息化技能普及率(分) |
反映人力資源的信息化應用能力 |
掌握專業IT應用技術的員工的比例;非專業IT人員的信息化培訓覆蓋率 |
學習的電子化水平(分) |
反映企業的學習能力和文化的轉變 |
電子化學習的員工覆蓋率;電子化學習中可供選擇的學習領域 |
安全 |
用于信息安全的費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(%) |
反映企業信息化安全水平 |
用于信息安全的費用包含軟件、硬件、培訓、人力資源支出 |
信息化安全措施應用率(%) |
反映企業信息化安全水平 |
信息備份、防非法侵入、防病毒、信息安全制度與安全意識培養等措施的應用狀況 |
效益指數 |
庫存資金占用率(%) |
反映企業信息化效益狀況 |
庫存平均占用的資金與全部流動資金的比例 |
資金運轉效率(次/年) |
反映企業信息化效益狀況 |
企業流動資金每年的周轉次數 |
企業財務決算速度(日) |
反映企業信息化響應水平 |
從決算指令的發出到完成一次完整的企業決算所需的最短時間 |
增長指數 |
反映企業績效 |
銷售收入增長率、利潤增長率 |
企業信息化規劃的測評分析
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可以根據指標加權獲得無量綱化總指數,反映企業信息化基本發展狀況。具體權重根據德爾菲法、層次分析法,結合政策導向確定。通過具體的計算得出企業的信息化平分,對企業整體信息化有總體有正確的評估,利于幫助企業進行信息化規劃,對企業信息化的具體實施起到指導作用。
具體規劃
通過對企業的信息化指標的分析,可以對企業信息化進行具體規劃:
1,建立信息化管理部門,明確信管部門的職責
2,建設軟、硬件平臺,信息逐步集成
3,完善軟、硬件平臺,管理逐步集成
4,針對管理流程中的關鍵和瓶頸環節進行業務流程再造(BPR),實施ERP、CRM和電子商務,達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最終目標。
企業實施信息化之后要達到的目標
消除信息孤島 調整業務流程 加快響應速度 降低周轉在庫 提高生產效率
加強成本管理 提高銷售業績